当前位置:首页 > 佛学与智慧栏 >

佛学与智慧栏

养生之前,先觉知自己

时间:2019-06-02 17:10 来源:香港艾威序国际研究训练机构 作者:Isyin 阅读:

 


我们总以外物为原点,那就会失去对当下的自己和周围的感受。

 

当一个人静心体会自身己心,感受天地四季变化,花鸟鱼虫浮沉,意气神体互感,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原点是自己的内心,便不容易偏离。
 

 

真正的养生,要先去感受自己

 

当一个人用自己的感受去生活的时候,是从他的内心出发,原点是自己,没有错位。

 

现代人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什么呢?我们去求一个东西、一个人或者一件事。

 

总是有很多远大的发展计划,一直思考,想得很遥远。或者关注一个明星,念念不忘。

 

不停地看这个看那个,或者不停地讲话,不停地做事。

 

我们以外物为原点,那就会失去对当下的自己和周围的感受。

 

这个状态在中医叫什么呢?是“形神分离”。

 

打坐安静的状态是什么呢?是《黄帝内经》说的“形与神俱”,或者“身心合一”。

 

现在讲营养,要吃得好,早上一个蛋,晚上一顿肉,这样对不对呢?

 

小时候我们都烧过炉子,炉火的大小决定了你应该往里面加多大的柴火,道理很简单吧?

 

那么,为什么我们在吃的问题上就不明白这些道理呢?

 

你的炉火明明很小很弱了,已经没有什么消化力了,烟道也都堵住了,大便不通,汗也不出,也没运动。

 

你还吃牛排,还喝牛奶,只会增加肥料和堵塞,把炉火压灭。

 

这些道理不需要通过学习医学知识才能明白,都是日常生活最基本的常识,要在生活当中去体会。

 

体会吃什么东西有什么不同的感觉,有知有觉地去生活。

 

吃了某个东西你感到不舒服,哪怕吃到第十次你才发现,也是有知有觉的开始。

 

合适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是去外面寻找一个外在的统一标准。

 

所以,在生活中要养成用心的习惯。去感受自己、观察自己,然后至少知道。

 

  吃了什么东西舒服,什么东西不舒服;跟谁在一起舒服,跟谁在一起不舒服。

 

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会比较安心,或者反之,会睡不着、纠结和难过。

 

生活中时时刻刻留意观察自己,就可以时时刻刻调整自己,这是真正的养生。

 

 

 调柔身心

 

《黄帝内经》对养生和养神还有一个更高的要求:“恬淡虚无”,接近道家、佛家成就者的状态。

 

“恬”是安静、安然的意思,带着放松的、微微的甜美。

 

而电视剧里常见的大喜大悲是相对偏执、失中、失守的状态,不是一个平常的中和状态。

 

这个“恬”如果换成“甜”,即“甘”的意思。

 

中药有一个原则叫做“甘以缓之”,意思是所有的药,只要是甜的,比如甘草,就能让人的精神、身体的运转,包括人看待问题的方式及态度柔和、缓和起来。

 

现在很多病,源自缺乏“缓”。

 

比如神经衰弱、焦虑症、躁郁综合征等,都是这个时代常见的,其实是大家陷入了一种太快、太急了的精神心理生活状态。

 

太急了,神就飘在外面,气机也浮动不定,既紧且乱,生理功能也就跟着失调了。

 

“淡”是什么意思呢?“不那么在意,无可无不可,都可以。”于是就有了很大的空间,这样也可以,那样也可以。

 

而不是有所期待,执着于目标,也没有想要控制局面。

 

所求所想的少一点,有为的习性轻一点。

 

佛法常说“自净其意”,儒家讲“思无邪”,道家说“为道日损”,都在讲要简单一些,朴素一些。

 

对身体差的人,我有个建议,无论是善意还是恶意,都是意,意最好不要动得太多。当身体弱的时候,神气是不容易收住的。

 

从中医养生,从道家、佛家来说,修心都是第一位的。

 

因为那个时候你的身体像电子天平一样敏感,一个想法涌动就会有很大的变化。

 

南怀瑾老师的书里常常提到,打坐坐到比较细微的时候,你的一个念头,身体都会有变化,都会有感觉,那个时候自然就不敢乱动念了,乱想乱看就会不舒服。

 

 

 精微感知力:虚己的功夫

 

人类的认知有两套模式:一是元神,另一个是识神(现代会用心或脑来指代)。

 

识神是逻辑思维、经验判断,偏于社会化,是由长期的后天教育、环境暗示、媒体引导,从外部世界加载而入,为“我”所用的认知模式。

 

前者是本能和直觉。中国文化里常常提到的“心法”、“悟性”。

 

比如书画、古琴、中医、武术的高阶,能够达到“出神入化,物我一体”,都是在直觉和本能的层面讲的。

 

《易经》里有一句话:“《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

 

中国古代的圣贤认为,对于天地万物、宇宙人生的真正认识,非思维所得,非有为可近。

 

乃是当心灵处于寂然不动的状态,与天地宇宙相交感的时候,自然而通达一切。

 

通过传统的训练方法,静坐、站桩、太极……让我们慢慢学会不再过度依赖于五官和逻辑思维,用心直接就能体会当下的真实。

 

我记得大学碰到某些课实在没意思,又不能离开,就坐在那里玩。

 

放松下来,把手指轻轻放在足三里,放几十分钟,看看会发生什么,这就是玩的心态。

 

“玩”,是传统文化里很重要的一个字,不少东西是在放松的状态里无意中体会到的,太用力思考,太有目标,往往会错过。

 

手指放在那里,刚开始没感觉,穴位下面凹凹瘪瘪的,这就是“虚”。

 

放一会之后,就开始“突、突、突”地跳,“经气已至”,气血开始感应了;过一会儿它自己就会慢慢地开始起伏、开阖。

 

它会不断蓄势,有时候,会觉得下面有力在向上顶,而到一定时候它会沿着胃经,顺着小腿接通下去,通到脚脖子那儿,下不去了,为什么呢?

 

那里是关节,这些地方不是太容易流通,而且容易存邪气,所以要打通关节。

 

再放一会儿,它继续蓄势,“嘭”,通到脚底了。

 

原来身体里的寒气啊、热气啊,“呼、呼、呼”地出来了。等你的感知力越来越细微后,直接能够知道。

 

我在大学毕业之后,每个周末就帮妈妈做艾灸,当时还帮一个老师灸。

 

有一天晚上,印象很深,在他后背艾灸膀胱经穴位,做到某个点,感觉穴位里就像有喷泉一样往上涌,像是把悬空的艾条顶起来的感觉。

 

这种感觉,说明是实,“实则开”。人体内部有多余的能量,自然会向外扩散。虚是什么感觉?艾灸悬在穴位上有被吸进去的感觉。

 

后来,我发现如果自己足够放松,拿着艾条的手会自己动。

 

病人后背的气场会在艾灸过程中变化,把你的手,其实是艾条引导到身体需要的地方。

 

这个状态常常发生在双方都很放松,艾灸师“虚己忘我”的状态。

 

如果艾灸师心不定,注意力不集中,或者目的性太强,虽然专注,但执着、用力,就感受不到这些了。

 

针也是这样,学针灸,可以常常空出一个小时,待在房间里给自己扎一针。

 

扎上之后,静心体会一下是什么感觉?

 

以前说的像扔一块石头在池塘里,一层层的涟漪散播出去,自己身体哪里堵塞、哪里通利就慢慢知道了。

 

当你虚静放松,没有那么多念头、思想、情感、欲望、计划和各种烦心事涌动围绕时,自己的心就像一面相对干净的镜子。

 

一切都清清楚楚地在那里,等着你来发现。

 

你每天面对这个世界,每天都体会到一点新的,体会到像童话里的那些画面。

 

哎,太阳爷爷今天是很开心的,花儿向我微笑,有只蜜蜂飞过,好像有什么事情要告诉我。

 

静心体会自身己心,感受天地四季变化,花鸟鱼虫浮沉,意气神体互感,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答案在这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一切以结果为导向,保持正知正见,不迷信,不盲从,不搞个人崇拜,自己受益是根本,人生苦短,万法皆空,唯有因果不空,离心无法,心正一切正,心邪一切邪,保护好自己,保持自己的清静心和道心,尽快远离负能量干扰。更不去做干扰别人清静心和断人慧命的事情!

 

宁动千江水 勿动道人心!因果报应,丝毫不爽!

艾威序老师QQ号:316199830,2364279539,815424656 ,332606164  

艾威序个人微信号isyin2

QQ群号码:248471775    376158352    276147706 新朋友建议加276147706

艾威序微信公众号: I-isyin 

责任编辑:admin

标签:养生,之前,先觉,自己,我们,以外,原点,就会,失去,当下,

同修分享(文字版)

更多

学习宇宙真理,了解人生真相。
扫一扫艾威序性命双修公众号,
你将受益无穷,走上快乐解脱
的幸福人生大道!下一位幸福的
人是你吗?扫一扫就知道了!
艾威序大道学习公众阅读号:l-isyin
艾威序个人微信分享号:i-isyin
艾威序QQ号:815424656
大道学习QQ群:179426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