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佛学与智慧栏 >

佛学与智慧栏

王阳明:修得平常心,做个自在人!

时间:2023-01-05 23:12 来源:香港艾威序国际研究训练机构 作者:Isyin 阅读:

 

王阳明曾说:得财不喜是平常心,失利不忧是平常心,享誉不骄是平常心,受谤不恼是平常心。

 

他的一生波澜起伏,有过平匪患、安叛乱的荣光,也有过陷囹圄、遭酷刑的险境。

 

但无论是高峰还是低谷,都没能在他心中掀起半点微澜。

 

他始终能以一颗平常心应对疾风高浪,荣辱成败也不过是过眼云烟。

 

正如他自己所说:“毁誉在外,安能避得,只要自修何如尔。”

 

人行于世,修得一颗平常心,才能不被外界裹挟,活得潇洒而从容。
 

一、得财不喜

 

王阳明有个弟子曾向他请教:“您常说我们要祛除私欲,那对于财富的追求肯定是不对的了。因为古人说了,小人才经常谈利。”

 

王阳明答道:追求财富是人之常情,但绝不能被金钱左右。

 

生活中,有很多人迷恋于钱财,只要有利可图,哪怕违背本心,也不管不顾,结果他就会被物质财富所奴役,得财之时欣喜若狂,失财之时悲若疯癫。

 

反之,若是能够减少对钱财的执念,内心自能澄澈清明,处世随心所动。

 

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本来身无功名,靠着曾国藩顺风顺水,一路做到将军的位置。

 

同治三年,曾国荃率军大败太平军。朝廷为了嘉奖他,赐了他大量的金银财宝,曾国荃得到赏赐后,一连好几天大宴宾客,还邀请曾国藩也前来赴宴。

 

曾国藩把他劈头盖脸痛骂一顿,劝他低调收敛几分,可他仍毫不在意,在老家大兴土木,把家中府邸建得堪比王府,最后因为逾越礼制,他被人告发,很快就被夺去职位,灰溜溜地回了老家。

 

现实中就有不少人持有曾国荃般的“暴发户心态”,获得一点财富就忘乎所以,把优越感写在脸上。

 

但古语有云:客不离货,财不露白。

 

一个人得财而忘形,大肆张扬,最终不是迅速败光家财,就是遭人妒忌,引来祸事,人这一生想要平顺,最好能看淡金钱,得财不喜。

 

唯有贵而不显,华而不炫,方能真正地守住自己的财富。

 

二、失利不忧

 

王阳明出身书香世家,天资聪颖,可他年轻时接连两次参加科举,均以失败告终。

 

同窗们均以落第为耻,王阳明却说:“世人以不第为耻,吾以不第动心为耻。”说完便返回了浙江老家,继续安心读书。

 

面对人生的失利,王阳明的内心始终平静如水,没有丝毫的涟漪。既然没有考中,只需继续潜心学习即可,不必惶惶忧虑,等到第三次科举,他终于以深厚扎实的学识,顺利考中进士。

 

于丹曾说:“患得患失的人,不会有开阔的心胸,更不会有坦然的心境。”

 

与其为眼前的失利而忧虑,不如鼓起勇气面对,再寻机遇。

 

正德十二年,王阳明前往赣南剿匪,在与大土匪詹师富的交战中,王阳明为了鼓舞士气,亲自前往前线助威,哪知半路中了土匪的埋伏,一向文弱的王阳明,一下子就被土匪刺下马来。

 

幸好随身护卫以死相救,才带着他冲出了包围圈。

 

回到大本营后,将领们情绪十分低落,可王阳明却立马把他们召进大营,部署新的进攻战略,明明刚刚战败,王阳明脸上却没有一点忧虑和惶恐。

 

将领们十分疑惑,王阳明解释道:打仗哪有不败的,一次失利算不得什么。随后,王阳明当即向外传递自己撤退的假消息。

 

夜里,趁着土匪们大摆庆功宴,王阳明兵分三路,一举歼灭了土匪。

 

很喜欢曾国藩的一句话:“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辱之时。”

 

失利,可以是击垮一个人的重负,也可以是成就一个人契机。

 

一蹶不振或是重振旗鼓,全在于你的一念之间。

 

内心强大的人,都能明白当下的受挫,不过是我们漫长一生中的一小段路程。

 

他们以此磨炼自己,在失利中寻找机遇,实现人生的逆风翻盘。

 

三、享誉不骄

 

王阳明在《传习录》里曾说:人生大病,只是一个“傲”字。骄矜之心一起,难免狂妄自大目空一切。 

 

长此以往,只会故步自封,甚至招来祸患。 

 

清代将军年羹尧,曾为雍正继位立下汗马功劳,于是,雍正就把整个西北都交给他,年羹尧手握西北军队、财政、官员任免大权后,便开始飘飘然。

 

他命人在府衙画上五爪金龙,吃饭叫“用膳”,赏别人东西叫“赐”。

 

出门要黄土填道,一副皇帝的排场。

 

消息传到雍正皇帝耳中,雍正勃然大怒,于是假意请他回京参加宴席,等他回来后直接派人将其抓进大牢。

 

雍正给他列了92条大罪,剥夺了他的官职与爵位。

 

最终年羹尧在狱中自杀,子孙充军发配,家产全部充公。

 

生活中,人人都有声名鹊起的时刻,于是便心生傲气,不可一世,但成大事者,即便面对天大的荣誉,也能不居功、不自傲,始终谦逊而低调。

 

正德十三年,王阳明花了一年时间,剿匪成功。

 

一时间,王阳明声名大振,朝廷给他加官进爵,当地百姓直呼他为圣人,虽然战功显赫,但王阳明却是保持一如既往的平静,不为荣辱所动。

 

后来,得知父亲病逝,他便借机辞官回老家奔丧,专心于传学讲道。

 

王阳明曾说:“知轻傲处,便是良知;除却轻傲,便是格物。”

 

看到自己的不足,是认识自己的前提;戒掉自己的傲气,才能见识到更广阔的天地。  

 

古往今来,内心通透之人,都懂得放低姿态,时刻保持谦逊,享誉不骄,才能保全自己,避免灾祸。

 

四、受谤不恼

 

很喜欢何权峰在《格局》中的一句话:不管是侮辱、诽谤,还是批评、攻击,对一个心胸开阔、有大器量的人来说,他的内心就像一个大湖,你丢进去一根火把,它很快就会熄灭。

 

你丢进去一包盐,它很快就会被稀释。人活在世上,没有谁的生活万事顺遂,谁都难免有遭遇不公,受尽委屈的时候。

 

可抱怨与恼怒,只会伤害自己,看轻看淡才是最好的解脱。

 

正德十四年,王阳明在平定“宁王之乱”后,被小人诬陷与宁王勾结,皇帝半信半疑,派人围住了王阳明在江西的官署。

 

不明就里的人在官署门前辱骂他与宁王勾结,还贪污了宁王府的大部分家产。面对寻衅,王阳明不急不恼。

 

他任由门外众人侮辱诽谤,自己只是在府中安心讲学,直到后来,有两位太监生怕王阳明检举他们曾与宁王来往,他们便主动斡旋,王阳明的冤屈才得以澄清。

 

想起苏东坡说的一句话: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大,而其志甚远也。

 

这世上,寻常人都会因为遭受侮辱,暴跳如雷。但那些大勇之人,受到无端的诽谤,依然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

 

这是因为他们修养深厚,宠辱不惊,淡定从容。

 

成年人的生活里,每个人都会被他人评论,说长道短,偶尔也会遭遇讽刺、谣言和诽谤。

 

学会不在意,不生气,才能在外界的纷扰中寻得一方安宁。

 

很喜欢王阳明的一首诗: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

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人活一世,究竟活得好不好,其实全在于你内心的感受。

 

若是你太在意外界的评价,太关注得失荣辱,那么生活中的一点风吹草动,都会在你的心中掀起惊涛骇浪。

 

 

 

 

 

 

 

 

 

 

 

 

 

 

 

 

 

 

 

 

 

 

 

 

 

 

 

 

 

 

 

 

 

 

 

 

 

 

 

 

 

 

 

 

 

 

 

 

 

 

 

 

 

 

 

 

 

 

 

 

 

 

 

 

 

 

 

“生态”盖指生命体与其环境的有机联系。生态伦理就是人们对生命存在与生态环境关系的道德观念、基本规范和道德实践。20世纪以来,随着人类对环境危机的广泛体认,生态意识猛然走出专业圈囿,置身公众舞台,被赋予影响人类环境实践,维护全球生态平衡的重任,成为世界显学。道教不是生态学,但其生态伦理精神因其独有的特色而为其他学说和宗教不可替代,否则就不可能衰而复兴,流传至今,影响深远。在伦理认识上,道教以其重视生命的喜乐、宁静、恬淡、朴素和心灵的充实与扩展为特色,关注自我与自然的协调,以人为本,内容简而深、博而约,具有无穷的趣味;在伦理实践上,道教致力于体玄修道,韬光养晦,淡泊名利,求得生命在情感、行为、自然、人伦与文化的互动中长存长立,因此它在对自然生态和人的关系的认识上,表现出开发生命活力的自觉能动性、与自然对象的同一性以及伦理认识的整体系统性。用道教的话来说,就是“自然之道不可违” 1 、“顺乎自然之道”。此自然所指是事物本质之自然、人生之自然、社会之自然。参悟事物、人生和社会之本质,求得生命与本性应有的风格、态度和气象,就是道教伦理追求的目标与精神支柱。 

 

道教生态伦理精神体现在它的精致深刻的内容和吸引世人的内涵中,蕴涵在使它延续、发展久远的生命力中。具体而言,道教生态伦理精神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万物一体的精神。道教所崇拜的最高对象是“道”。道教的宗旨是长生不死,得道成仙。所谓得道,就是通过修炼与大道一体化,因此,道教在中国诸多宗教中是最注重现实生命的宗教。在它看来,世间万物是一体的,自然万物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人是天地万物的一部分,应当以生为乐,重生恶死,使生命不断升华。人类也要以平等意识尊重自然万物的存在与个性。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提出:“天地中和同心,共生万物” 2 ,认为理想的太平世界是人与各个层次的自然事物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世界。在道教思想家葛洪那里,万物一体的平等意识也非常明确和丰富,他认为人通过修炼可以实现“长生久视”、“肉体成仙”的理想,这个理想也就是与自然齐一或万物一体的境界。道教还有“生道合一,重人贵生”思想,老子指出,道是宇宙的本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天地万物,物我一也。”这表明道教注重从宇宙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人类的意愿。万物一体的生态伦理精神告诉人们,与自然要和谐相处,营造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的社会。

 

二是生而不有的精神。与万物一体的精神相关联,道教认为人生最高的境界和准则是产生万物而不占有万物的道德。道教认为,人的肉体修炼、精神完满的最高境界是“道”。“道”是如何产生的呢?葛洪提出:“道起于一,其贵无偶,各居一处,以象天、地、人,故曰三一也。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人得一以生,神得一以灵。” 3 并且自认为这是对老子智慧大道的发挥。老子曾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而自然的要义是:“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由之,只有“道法自然”才符合道德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在于繁生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帮助万物而不自恃有功,引导万物而不宰制它们。唐代道教学者、医学家孙思邈就是这种精神的实践者,他的医学理论以天人一体、生而不有说为基础,谓“天有四时五行”,“人有四支五藏”,“阳用其形,阴用其精,天人之所同也”,“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 4 孙思邈本人“学殚数术,高谈正一”,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品德高尚。道教的这种生而不有的精神具有相当的实践性和普世意义这种实践性和普世意义,提出了世间事物持续平衡发展的观念,揭示出人类要顺应自然,效法自然法则,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才能得心应手,取得成果;如果强行索取,则会适得其反,破坏和谐,不能达到很高的境界。

 

三是曲成万物的精神。在道教以前,《周易传》有言:“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这里指出天道与地道是相对峙而又相协调的,其协调是由人来作中介的。老子将人提到重要的地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既然“人亦大”,那么人就不是仅依附于自然,受制于自然,而要驾驭自然规律。因为人要依靠自然而生存,要与自然进行物质交换。道教于此进而提出:人要三思而行,审时度势,求仙问道而不强作妄为;如果反其道而“妄作”,势必败坏心性,甚至危害人类自身。道教的修习者认为人与宇宙万物是互相感应的,感应的基础在于人和万物都有灵性,人与物资讯相通。宇宙演化不停,生生不息,人作为宇宙共同体中的一员,应该以促进整个宇宙更加和谐完美为目标,而不应该以毁灭各种自然物的行为来扼杀宇宙的生机。因此,道教不仅给人以一种思想信仰,以安身立命或将注意力放在教义教规的完善和遵守上,求得祭祀、祈祷的肃穆和虔诚,而且将信仰或教义教规具体化为各种道功、道术,进而形成操作体系,引导众信徒去实践力行。可以说,道教是重视道、术、行的宗教,既重视“道”的提升,又积极提倡功法和炼养术。真正的道徒对道教真谛的切实掌握,在于不仅要懂得它的基本宗旨,或具备其虔诚的信仰,还要作道术的训练,努力积累道功,日进无疆,不断深化和纯正信仰。这样,就充分强调了人类活动的主体能动性,以及人与自然的适应性。人作为天地的中介与协调者,既要顺应自然,又要制约自然变化,加以引导,以曲成万物。

 

四是合而不同的精神。道教合而不同的精神是与传统伦理学中的“和合”精神相承接的。道教《太平经》提出:“中和者,主调万物者也”,认为自然界与人间社会各层次的事物,皆包含阴、阳、和三种基本要素,合而构成一物,故名三名同心。“元气有三名:太阳、太阴、中和。形体有三名:天、地、人。天有三名:日、月、星,北极为中也。地有三名为:山、川、平土。人有三名:父、母、子。治有三名:君、臣、民。” 5 三名同心就是理想的太平世界。阴阳之道体现天意,所以人要顺应阴阳之理,从各个方面保持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和顺,才能消灾去异,致力世界太平。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道教在信仰系统、丹术符箓、仪式规范中发展了和合的思想。合而不同的生态智慧,帮助人们认识到世间万物多样性存在的意义。保护了事物的多样性,就有可能达到可持续发展。

 

五是循环再生的精神。在关于如何有效地利用自然方面,传统的中国人确立了“大”和“久”的目标,并认为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人要有中正的德性,效法天地,用制度节制人的无穷欲望,不造成对自然与人类的伤害。《周易》指出了两个途径,其一是“九二贞吉,以中也。”其二是“中正以通。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天下,不伤财,不害民。”道教也发展了类似的思想,强调对生命以及生命存在条件的确认是圣人之智、圣人之德,是圣人之业,人的理想的生活世界是一个物我同一的美好社会,认为在那样的社会里,生命可以循环连续、周流罔停、生生不息。早期道教认为古之得仙者,或身生羽翼,变化飞行,卓然特立于一般人的本性之外,甚至化身异形,有似雀之化为蛤,雉之化为蜃。后来的道教吸收了更多的人伦日用思想,从生命循环再生的角度出发,把“老而不衰,延年久视,出入任意” 6 作为神仙之道。五代时期的道教学者谭峭以“化”的观点看待宇宙、人生和社会,提出:“虚化神,神化气,气化形,形化精,精化眄,而顾眄化揖让……” 7 整个人生和社会的兴盛就处在变化统一的过程中。道教在利用物资的观念上,主张人类要多多节制欲望,保持万物的生机与发展活力,这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依时令进山伐林,夏以前禁采樵,禁捕幼兽幼鸟、禁杀鱼蟹,不竭泽而渔,不焚林而猎等观念是相当一致的。人与生物资源相处,要进行物质交换。进行物质交换不是强行占有,而是对自然作顺应与调适。

 

六是融通万有的精神。道教思想一向把大自然看作是一个充满生命的超巨大系统,其中的所有事物都相互有机地联系着,宇宙在其历程中运行,是时间坐标和空间坐标的交叉线。从老、庄之始便探其玄机,以揭示自然界中固有的整体关系。老子说:“大道泛合,其可左右。万物持之持生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8 也就是说,大道像广阔的河水一样滋润着万物,毫无私心,毫无偏意,像伟大的母亲一样爱护着所有的生命,所有的生命依靠道的养育而生。对自然界要善意对待,这是因为在根本上“人与天一也”。9 既然如此,就必须保护生态环境。庄子曰:“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始卒若环,莫得其伦,是谓天均。天均者,天倪也。” 10 也就是说,万物都来自特定的物种,但在不同物质的物种之间也存在着联系和转换,如同圆环一样,分不出始终和次序。这种自然的联系性,可以叫做“天均”。道教认为道为世界的本原,道是创造一切生命的总源泉,是融贯万物生成的总动力。唐代道士吴筠说:“通而生之之谓道,道固无名焉。畜而成之之谓德,德固无称焉。尝试论之,天地人物,灵仙鬼神,非道无以生,非德无以成。生者不知其始,成者不知其终。探奥索隐,莫窥其宗,入有之末,出无之先,莫究其朕,谓之自然。自然者,道德之常,天地之纲也。” 11 这里立足于物象世界的固然之理,推理道德本体对于物象世界的意义,其中蕴涵着通生无匮、品物有方的生态伦理智慧。大道是宇宙的本原,也是观察天地万物的出发点;站在大道的角度观察人世,天地同一,万物一齐,物我无分,无此无彼;天地万物虽然形态各异,人间诸事虽然各有其理,但说到根本上,则各顺其情,各尽其性,各自自然,各自皆安,这就是差别之中的同一,相异之中的不异,体悟到差别之中的同一,相异之中的不异,也就体悟到了大道,也就融入了大道。

 

总而言之,上述诸方面,落实到现实中以保持生物物种、绿化美化生活环境,可以为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这就意味着,道教生态伦理必然并且能够进行现代性转换。而转换的契机,则在于具有高尚精神境界的现代性人格的塑造。因为根据道教的观念来看,人经过修炼而达到的崇高境界并不神秘,遥不可及,至高的神仙也是人在世的造化和修行的体现。我国宗教史专家牟钟鉴先生把道教的神仙人格特征概括为这样几个方面:一是生命力深厚旺盛,因此能够健康长寿;二是精神境界高超,摆脱“小我”而成就“大我”,所以精神可以不死;三是智慧超群,有很高的洞察力和预见性,却又大智若愚,和光同尘;四是利而不害,为而不争,功德在世;五是潇洒自在,豁达从容,善于化解烦恼,始终保持喜乐心情。能够做到这些方面,就可以称为活神仙。所谓神仙境界,除了幸福快乐的人,便是优美宜人的环境。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鸟语花香,人民和平幸福地生活着,其乐融融,这就是人间桃花源般的美好生活。12 我们认为,人们只要努力建设,把中国道教的这种万物一体、生而不有、曲成万物、合而不同、循环再生、融通万有的伦理精神,融会灌注到现代人格的塑造中,用以推进我们的物质和文化建设,人间的仙境是可以在眼前出现的。

 

 

 

 

 

 

 

 

修得一颗平常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能在世事纷繁中自在独行。

 

通知好消息:

每天早上05:00开始艾威序老师将在抖音平台直播带领大家一起来共修大道养身操和高能光疗、辟谷食灵音乐。请大家准时参加。抖音号(isyin1)

共修目的:帮助大家性命双修、加持消业、福慧增长、健康身心灵,感受无限正能量、大大提高免疫力和低抗力,过健康幸福美满的人生。

进入艾威序身心灵净化抖音直播室步骤:

 

1、  找到手机应用市场软件,搜索抖音下载,安装完毕后,再申请注册账号

2、  注册完毕后进入抖音,在首页最右边搜索栏中输入“艾威序”,如果在直播点点头像就可以进入艾威序身心灵净化直播间。

 

请大家先下载注册好,以便明天方便使用。并将通知转发到自己的空间和朋友圈尽可能让更多的同修朋友看到。功德无量!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一切以结果为导向,保持正知正见,不迷信,不盲从,不搞个人崇拜,自己受益是根本,人生苦短,万法皆空,唯有因果不空,离心无法,心正一切正,心邪一切邪,保护好自己,保持自己的清静心和道心,尽快远离负能量干扰。更不去做干扰别人清静心和断人慧命的事情!

 

因果报应,丝毫不爽!

艾威序老师个人微信号isyin2

QQ群号码:248471775    376158352    276147706 499160699 建议加共修群:499160699

艾威序老师微信公众号: I-isyin

大道对逝者的开示及超度方法

责任编辑:admin

标签:王阳明,修得,平常心,做个,自在,王阳明,得财,不喜,平常心

同修分享(文字版)

更多

学习宇宙真理,了解人生真相。
扫一扫艾威序性命双修公众号,
你将受益无穷,走上快乐解脱
的幸福人生大道!下一位幸福的
人是你吗?扫一扫就知道了!
艾威序大道学习公众阅读号:l-isyin
艾威序个人微信分享号:i-isyin
艾威序QQ号:815424656
大道学习QQ群:179426992